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第八届“材料与未来”青年学者学术论坛
一、论坛简介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材料与未来”青年学者学术论坛,自2018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七届。论坛旨在通过专题报告、学术交流等形式,探讨国际学术前沿和产业关键技术问题,开拓视野,促进交流合作,探讨职业发展规划。论坛已成为海外人才了解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的研究领域、平台条件、创新文化和支持政策的一个重要活动。
二、论坛设置
本次活动包括1个主论坛,以及围绕“材料研究”的若干细分领域,包括但不限于:
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高分子与复合材料、氢能与储能材料技术、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先进诊疗材料与技术、先进核能材料、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激光极端制造技术、原子尺度与微纳制造技术、特种飞行器系统集成技术、AI+新材料。
研究所的实验室及主要研究领域简介如下:
海洋关键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面向海洋工程与装备对关键使役材料的重大需求,致力于海洋材料的基础研究、工艺技术集成和工程化应用。
研究方向:1.复杂海洋环境材料强耦合损伤理论;2.海洋长效防腐与绿色防污材料;3.海洋结构与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4.AI辅助海洋前沿新材料创制。
中国科学院磁性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针对新能源、节能减排和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等对磁性材料和器件的重大需求,着力开展新型磁性材料和器件的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发,解决磁性材料与器件在应用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推动磁性材料与器件产业升级
研究方向:1. 稀土永磁材料;2. 非晶软磁材料;3.铁氧体材料;4. 柔性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
高分子与复合材料实验室。面向航空航天复合材料领域对特种高分子与复合材料的重大需求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
研究方向:1.生物基聚酯;2.耐高温树脂及其复合材料;3.高强高模碳纤维材料。
氢能与储能材料技术实验室。面向氢能与储能材料领域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致力于基于材料界面和微结构精细调控的全寿命周期设计理论构建,揭示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高效性的内在构效关系,提高关键催化材料的催化效率和使用寿命。
研究方向:1.绿色制氢技术;2.氢能与脱碳化工技术;3.燃料电池技术;4.可持续安全储能技术。
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实验室。面向“双碳”目标,聚焦光伏、显示和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
研究方向:1.晶硅/钙钛矿多元体系光伏材料与器件;2.光学薄膜及高端显示材料与器件;
3.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先进诊疗材料与技术实验室。聚焦生物医学诊疗材料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机制及性能调控等共性科学问题,深入开展诊疗材料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
研究方向:1.先进诊疗材料;2.先进诊疗技术;3.先进诊疗装备。
先进核能材料实验室。以数据驱动高安全核能材料的设计与应用示范研究为特色,重点围绕高安全材料的材料设计、制造工程与示范应用等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开展研究。
研究方向:1.数据驱动的高安全核能材料设计;2.高安全核能材料关键制造技术;3.高安全核能材料示范应用。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实验室。聚焦高效精密驱动、多模态智能感知、结构轻量化、系统集成与控制等关键技术,重点开展人形机器人、机器人化智能制造装备与深海高效推进器研发及工程应用。
研究方向:1.高效精密驱动技术;2.多模态智能感知技术;3.结构轻量化技术;4.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
激光极端制造研究中心。以难加工材料高效精密加工的重大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变革性激光制造相关的光子-物质作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化应用创新研究
研究方向:难加工材料激光极端制造技术
原子尺度与微纳制造实验室。聚焦高精密加工及极端制造技术领域,开展原子及近原子尺度制造前沿基础研究和相关材料与微纳制造器件研究。
研究方向:1.原子与近原子尺度制造;2.薄膜材料与微纳制造器件;3.纳米材料与微纳制造器件。
特种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中心。面向海上空天信息装备、濒海垂直起降无人机需求,开展海空天跨域飞行器集成创新、先进空天材料与制造技术集成应用和飞行器前沿交叉技术研究。
研究方向:1.长航时/大载重濒海垂直起降无人机设计与集成技术;2.长航时平流层无人机机/箭、机/机一体化设计与集成技术;3.高功质比混合多电能源系统集成设计与验证技术。
前沿交叉科学研究中心。聚焦“AI+新材料”方向,面向“使役环境下材料多尺度模拟与性能设计”应用需求和材料共性基础科学难题开展研究。研究方向:
1. AI+材料多尺度模拟方法
AI+“电子结构计算方法、全原子势函数库、粗粒化势函数库、跨微介观尺度建模方法、大尺度分子模拟方法和软件、材料智能计算平台”发展与构建。
2. AI+物理化学过程模拟
基于AI+方法实现针对典型物理化学过程的模拟,如相变(磁相变、晶化、玻璃化等)、辐照初级损伤、表界面反应、能量输运等,揭示其物理机制。
3. AI+材料服役性能模拟与设计
复杂服役环境下材料性能失效,如辐照、腐蚀、蠕变、断裂、老化、磨损、失活等过程的多尺度模拟,探索“材料+环境”耦合损伤机制,建立性能预测模型,支撑新材料设计。
4. AI+新材料创制
面向使役环境的材料数据平台开发与构建、数据驱动的新材料创制。
三、报名条件
年龄不限。具有良好的家国情怀,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对待科研能够秉承“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的态度,致力于国家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
四、岗位待遇
1. 基础薪酬: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根据岗位具体面议,年终绩效上不封顶;
2. 科研经费:支持申请国家、中国科学院和省市引才项目,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研启动经费支持。
院士和领域知名专家:国家、中国科学院、省市和研究所叠加支持科研经费最高1.5亿元;
团队负责人:国家、中国科学院、宁波市和研究所叠加支持科研经费最高2400万;
学术/技术骨干:国家、中国科学院、宁波市和研究所叠加支持科研经费最高1500万;
3. 个人津贴:
入选国家级和省级引才项目可获得各级人才津贴300-400万,津贴到位后一次性发放;
4. 其它补贴:
经宁波市人才认定,高级到顶尖人才按照不同层次给予15-300万安家补助;高级到特优人才按照不同层次给予20-60万购房补贴;
5. 福利保障:
研究所提供人才安家补贴和安家费;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子女入学、入托;带薪年假、五险二金、人才公寓(可拎包入住)、职工食堂、专属体检、工会福利等;
6. 培养政策:
根据人才的成长情况,可享受宁波市人才升级奖励、青年人才精英奖励、领军和拔尖人才培育等宁波市相关政策;可纳入研究所“中青年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青年托举人才”人才培育体系;研究所提供出国交流学习和进修的机会。
(二)博士后
1. 薪酬津贴:
海外优秀博士毕业生博士后在站薪酬最高可达75万/年(包含入选国家相关支持专项的补贴);
国内优秀博士毕业生博士后在站薪酬可达65万/年(含入选的国家博士后计划);
未入选国家任何博士后计划者博士后起薪为40万/年。
注:薪酬均为税前薪酬,包括单位缴纳的五险一金。
2. 科研经费: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最高可提供100万科研经费;
3. 个人津贴:符合条件的优秀博士后提供破格申请甬江人才工程个人项目的机会,最高100万元个人津贴;
4. 留甬补贴:出站留所享受留甬补贴40万,到宁波企业可享受留甬补贴60万;
5. 其它补贴:符合条件的世界排名前200高校博士毕业生,可享受宁波市发放的生活补贴10万。
6. 福利保障:人才公寓(可拎包入住)、带薪年假、五险一金、职工食堂、免费体检、工会福利等;
7. 职业发展:
符合条件的优秀博士后出站后,可以申请中国科学院青年人才计划支持;
根据人才的成长情况,可享受宁波市人才升级奖励、青年人才精英奖励、领军和拔尖人才培育等宁波市相关政策;可纳入研究所“中青年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青年托举人才”人才培育体系;研究所提供出国交流学习和进修的机会。
五、差旅和食宿
经宁波材料所审核受邀现场参会人才自行规划往返行程,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购买经济舱机票或火车二等座。宁波材料所统一安排食宿,报销参加论坛的往返国际航班、国内航班路费,其中欧美国家不超过15000元人民币、亚太国家和地区不超过8000元人民币、国内不超过3000元人民币。
六、申请流程
1.申请人登陆在线报名网站( https://beltandroad.nimte.ac.cn/ ),于2025年9月19日前注册并填写报名材料和上传相关附件;
2.邀请函随时审核随时发出;
3.受邀人才收到邀请函后一周内填写回执并回复确认是否参会;
七、日程安排
10月17日下午:现场参会人才报到
10月18-19日:主论坛和实验室、中心交流
10月20日:返程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老师
电 话:86-574-86685112
微信公众号:nimte_cas